《一分钟》教案
13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杨诗欣       2013114126
教材分析: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处于二年级,年龄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正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教学目标 :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难点)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一) 想一想:       
一分钟你都能做哪些事,请学生大声说一说! 
  (二)小游戏:分组进行读生字词的游戏,并记录下时间,用时少的组获胜。 
  (三)全班朗读课文,重温课文内容。 
  
二、透:品读而读透
   (一)看视频,复述故事内容。在复述的基础上,教师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了?” 
  
  (二)读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些什么?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想什么? 
    3.指导朗读,生读出懒洋洋的感觉。 
    3.过渡:出示元元后悔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从而引出2-4段内容。 
  
   (三)品读2——4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并提出以下问题:元元走到哪里? 他看到什么? 说了什么?  
    2.小组读第三自然段,要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 
    3.全班品读第四自然段,并提出以下问题:元元走到哪里? 他看到什么? 说了什么? 教学时,把2、3、4自然段合起来进行情景引读,“走到十字路口,他看到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同学们猜猜元元的心情如何?” 
     
 (三)品读第5、6自然段。 
1.全班品读第5、6自然段。 
  
2.重新出示元元后悔图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元元此时的心情。“元元非常后悔”。 
  
3.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迟到了20分钟,那么他把时间都丢在哪里呢了? 
  
4. 讨论从哪些句子还能看出元元很后悔? 
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一)通过填空式来重温全文。 
  (二)读完本文,你懂得什么? 
  (三)一分钟很重要,介绍其他案例。 
  (四)讲述一分钟的故事 
  
  
  
  
板书: 
                         7、一分钟 
                   
                         1分钟=2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