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机构概况
教案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
发布人:admin 时间:2016-11-23 已被浏览 47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
           13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2013114128    陈伟洁
教学设想:
《植树的牧羊人》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笔下的小说,文章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几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大片森林,抒发对牧羊人为大自然倾注半生心血的崇敬,文中简朴平淡的语言处处透着深深的感动。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方法,且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但由于篇目过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理清文脉,把握故事情节,加以个别句子及文章特色结构的分析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笔墨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清文脉,掌握文章的文本结构,以及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效果。
2、感受牧羊人的人格魅力
3、理解牧羊人所创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默读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粉笔、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问答:你们觉得你们了解父母吗?(多数会)那你们了解老师我吗?(相处时间短,多数不会)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行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有位作家写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如果你们有预习过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你们肯定知道这位作家,他就是让·乔诺,他笔下的这位“真正品行出众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
 
二、作家简介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植树的牧羊人》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三、全文感知
1、字词积累
坍(tān)塌   废墟(xū)    缝隙 (xì)  琢(zuó)磨   山毛榉(jǔ)
蔚(wèi)然成林     汩汩(gǔ)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山毛榉:温带阔叶落叶林的树种之一,分布在亚欧、北美等地。
蔚然成林: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树木或事物发展很良好的样子。
天然林:指依靠自然能力形成的森林。
汩汩: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身体力行:用作褒义,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2、默读全文,标好段落,在书上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默读结束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小说的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牧羊人)
      ②故事发生在哪里?(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
      ③故事发生的时间?(一战至二战时期)
      ④请简述《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它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三、文本细读
1、文章篇幅长,段落多,请根据“我”与牧羊人的每次见面为线索,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8第一次相遇,牧羊人独在荒漠种树。
第二部分29-40第二次再见,牧羊人人十年植树成林,自然环境改变。
第三部分41-48第三次见面,老人的森林有威胁,后得以保全。
第四部分49-52第四次再见,荒地成沃土老人健康长寿
第五部分(53):老人逝世。
2、“我”与牧羊人的认识时间虽长,但事实上见面的时间很少,文中叙述的只有四次,找出三个时期“我”见到的牧羊人的身上的变化,与他生活的那片高原的变化。
1)初次:
牧羊人: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寡言、自信、坚定)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 
    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干净、爱生活)
    ƒ“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
    我种树有什么关系?”(纯粹、高尚)
高原: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荒芜)
      ‚ 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 
        生命的迹象。(荒无人烟)
       ƒ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它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泉 
        水干涸)
(2)再次:
牧羊人: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健朗)
    ‚他也沉默不语(沉默)
高原:我们一整天都在他的森林中走着。这片森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    
     地方有三公里。
      ‚这些桦树像少女般亭亭玉立,蔚然成林。
(此处提问: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具体指的是?)
      ƒ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
      „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
      …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
(3)第三次:
牧羊人: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 
       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布非耶根本不晓得这回事。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
       1914年的世界大战。心无旁骛、潜心种树)
高原:他创造出了一片森林。
(4)最后
牧羊人:87岁,健在
高原:焕然一新、荒地变沃土
 
3、请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内容,概括谈谈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
   (开放题,主要是检验学生综合整理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答案可为: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热爱生活、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纯粹、慷慨无私)
 
四、拓展深化
1、提问:你相信一个人能创造自然,改变自然吗?(到这里,估计很多学生都相信牧羊人的故事)我们一开始就说,《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也就是由作家创造出来的故事,事实上,牧羊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据说由于让·乔诺的故事写得太过逼真,连他投稿的那个出版社都特地派人去牧羊人最后死去的养老院查证过有无此人,最后查无此人才确定该故事是虚构的。
合作探究:作者问什么要杜撰一个这样的故事?(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为什么人们愿意去相信这个故事?(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使故事逼真、故事结局符合人的内心愿望)
(本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和更贴近文章主旨)
 
2、综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本文通过一个牧羊人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凭一己之力在荒漠中种出大片的树林,把荒芜的高原变成了绿洲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执着、坚毅的精神,也呼吁人们要关注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如果有机会见到这位执着的老人,你有什么话想跟他说呢?不少于200字。
2、请有条件的同学回家观看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
 
六、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乔治(法)
           牧羊人:寡言   坚定   健朗
                                            奇迹
      自然    高原:荒土→沃土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邮编:528000 电话:0757-82981321
版权所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南海盐步三中文学科教育实习网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育人平台
链接: 佛山复印机出租| 肇庆复印机租赁| 佛山贷款| 佛山复印机出租| 清远复印机出租| 蒙特| KT板厂家| 广州工业大风扇| 佛山复印机出租| 佛山筛网厂| 佛山户外显示屏| 佛山筛网| 佛山LED显示屏| 佛山开锁公司| 佛山开锁| 办公屏风厂家| 支持: 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