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
【教学设想】《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莲寄托了作者的情怀。教学中可以以题目为切入点进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所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及作者委婉讽刺了追求富贵的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感受本文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感悟君子的品质,学习衬托这一修辞手法和巩固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和问答,紧扣体现作者情怀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等方法体会莲与君子的关系,莲与作者情怀的关系。
3、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君子的品质,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阅读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40分钟
【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赏花品花
1、(幻灯片出示各种花)斗转星移,四季的花儿点缀生活,是人生最美的风景。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雅或妖,各有自己的品格、花语。从古到今,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华贵的牡丹,菊花,梅花、荷花等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或(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荷花视频)荷花的别称莲花、水芙蓉、泽芝、玉环、六月春等,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爱莲说》,品味莲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课题释疑
1、周敦颐简介
说起这篇课文,不得不提一个人。他认为吃饱喝足就是富贵,健康安宁就是无价,一个人应该懂得知足。他却不是隐居在深山的隐士,他曾任合州判官,政绩出色。人们说:“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囚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只有他和王逵争辩,王逵不听,他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他就是本文的作者周敦颐(公元1017年-1073年),北宋哲学家,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 同学们,从题目看,什么是本课的主体?( “莲”是本文的主体 ),“爱”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感情,“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偏重于陈述作者对某个事物的见解。那么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花的理由、谈谈爱莲花的理由)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录音朗读课文,指导体会文言文的韵味。(抑、扬、顿、挫:“出……不染,濯……不妖”,语速要舒缓。)并扫除文言朗读障碍,如: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噫(唉)、乎(语气助词,无实意)。
2、掌握朗读方法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分小组合作,研讨不懂的语句 。按课文的注解,用现代汉语表达文章的大意,提出有疑问的字词。
(之(的)、予( 我 )、独(只)、可爱(值得爱)、蕃(多)、谓( 认为)、鲜(少)、宜(应当),其余留到后面“品爱莲”处)
四、品爱莲
1、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吗?(设疑)请同学们在第一段找出描写“莲”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仅仅是因为这些而爱莲吗?还有吗?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作者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 莲花有怎样的品格?(幻灯片填空形式)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 )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
不蔓不枝 ( 不攀权贵 )
香远益清 ( 芳香远播,美名远扬 )
亭亭净植 ( 刚直不阿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格清高 )
这七个短语的描绘,作者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角度进行描写,并将莲花的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与内在高洁的品格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的君子品格,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
(三)分别列出这七个句子的字数,有什么发现?
这七个句子,骈散结合。前六句以“六字”、“四字”成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七句突破前面的句式,增强抒情性。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诵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品莲情
(一) 理解 “菊”的正衬和“牡丹”的反衬的作用
1、作者如此的爱莲。却在文章开头写了“菊”和“牡丹”,写这两种花有什么作用?(设疑)除了开头,作者还在哪里写了菊和牡丹,持什么态度?
A、 谁独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是隐逸者。)
B、 自李唐朝以来世人,为什么都爱牡丹?(牡丹华贵,世人都爱慕虚荣、人心追名逐利)
菊花:隐逸者(可惜)。牡丹,富贵者(鄙视),莲花,君子(赞美之情)
用菊正衬,突出君子身处“淤泥”、“清涟”仍能洁身自好。
用牡丹反衬,突出君子不慕名利,不攀附权贵君子品格。
(二)《爱莲说》第一段侧重是描写,而第二段呢?(议论也就是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作者在感叹什么呢?(联系前文作者简介)
一叹如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少,二叹跟“我”一样向往君子的人少,三叹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多。
这一部分作者托物言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这实在是一篇传世之佳作 。
所以,本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六、总结全文
本文语言精炼优美,意蕴深长。莲,不仅美丽,而且具有君子的品质,更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具有特别意义,所以作者独爱莲。文章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突出君子身处“淤泥”、“清涟”仍能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攀附权贵。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委婉讽刺了追求富贵的人。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描写(托物) 议论(言志)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 鲜有
世人 盛爱 牡丹 (反衬) 富贵 众
我 独爱 莲 君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