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修改版 
13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     陆可蓉     2013114224 
  
课时: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教学重点) 
(2)理解“铭”这种文体,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教学难点) 
(3)领悟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想: 
   《陋室铭》是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来理解作者刘禹锡高尚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板书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关于文体: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有的刻在桌子上,有的刻在石碑上)。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2、整体感知: 
   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老师请两位同学朗读,然后提问,请其余同学纠正发音错误。 
   播放示范朗读的录音,同学们标注陌生字词(陋,锡,馨,苔,牍)教师在副板书上引导学生形、音、义的理解。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完善,教师可提问:“老师写几个字来考考大家。” 
请同学们对照PPT显示的停顿自由朗读课文,回归题目中的“铭”:铭这种文体多用韵,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韵脚,感悟韵律美,全班齐读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畅、注意停顿。 
   小故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听完故事,老师看出大家对刘禹锡的钦佩,请大家将这份钦佩之情注入课文之中,再次齐读课文。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对照注释,逐句翻译(小火车的形式,按顺序每次轮到的同学翻译一句)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去解读,每部分翻译之后即刻背诵一遍,趁热打铁,加深记忆。 
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点拨重点字词:名,动词,出名 
                  斯,指示代词,这 
                  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 
                  鸿儒,白丁,素琴,金经,丝竹,案牍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4、知识拓展,深化迁移 
   (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找出文章主旨句,(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陋室的态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的标题是陋室铭,陋室的环境有多简陋呢?)请找出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PPT展示图片(可看出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一个人坐着弹琴,内室就觉得拥挤了;景致也只有苔痕和草色;既然青苔能长到阶梯上而不被踩死,说明访客也少。) 
  刘禹锡却认为自己的陋室“何陋之有”,为什么他不觉得这间小房子简陋呢?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 
   问答环节: 
   1、来陋室做客的都是什么人?“鸿儒”,博学的人,来人不俗 
   2、在陋室进行什么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人情趣高雅,弹奏素琴,阅读佛经 
  3、运用哪两位古代明贤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喻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尽管陋室的环境很差,但主人只要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反而是处处显示出高雅明亮。作者托物(陋室),言志(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思考问题: 
1、找出比兴手法的句子。(山不在高......有龙则灵)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前后照应) 
3、标题“陋室铭”与结尾处“何陋之有”这两个陋是同一个意思吗?哪个是指环境的简陋?哪个是指品德的鄙俗?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先看一遍课文,然后尝试背诵课文。(目的:同学回顾整篇课文,方便老师整理收束全文) 
  
  
5、收束全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第九》。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是:孔子说:(“虽然是落后的地方,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又有什么落后的呢?”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之后,从中有所收获,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乐观刚毅,怀抱一颗顽强拼搏的心。 
  
6、作业 
   默写《陋室铭》,并标记重点字词 
  
板书: 
                      陋室铭(不加书名号) 
                             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                     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环境简陋)                (访客不俗) 
                                调素琴,阅金经 
                                 (情趣高雅) 
       托物                          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