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机构概况
教案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发布人:admin 时间:2016-11-22 已被浏览 42

《苏州园林》教设计
13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绮欣        2013114115
 
一、 教学设想: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语文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说明文。作者叶圣陶从游览者的角度,结构鲜明,以准确不乏优美的语言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进而由主到次,由大小的逻辑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完美的图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理清文本的结构,以文本的研究和结构促进知识的传授,感受作者的独特体验,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掌握段落大意掌握说明方法本文中的运用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细读文本,教师讲授、问答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领悟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作者的描写,回顾全文,解剖文章结构,感悟作者作为游览者如何通过文字带领读者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
 
三、 教学重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四、 授课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圈点
3.问答
4.朗读法
5.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 教学手段
1. 黑板、粉笔
2. 多媒体教学平台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而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而本文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的文字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体验
 
1. 本文写了苏州园林的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收纳学生们的发言意见(亭台假山池沼等等)后总结归纳出学生们所提及到合起来就是苏州园林的整体
2. 这个整体有什么特点?哪个自然段中的哪句话能概说明?
完美的图画第二自然段“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 这幅完美的图画”由哪几方面构成?分别在第几自然段有相关描写?
            亭台轩榭的布局第三自然段)
            假山池沼的配合(第四自然段)
四个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第五自然段)
            近景远景的层次第六自然段)
4.点明第二自然段对第三到第自然段起到总分的关系并且第二自然段四个讲究”处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四方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5. 细讲第三到第六自然段,把这些自然段里所运用到的说明方法以老师引导,师问生答形式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自然段
哪里
说明方法
作用
第三
第一、二句“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
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第四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做引用
体现了池沼的景象,和入画的效果,突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五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比较、打比方
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俯仰生姿、高低成趣的图画美,又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第六
/
/
/

 
     6. 第二到第六自然概括完毕,剩下第七到第九自然段说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概括)
鉴于第二自然段所说的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细节都是完美的,如果说第三到第六自然段的“四个布局”是苏州园林四个大方面描写,那么第七到第九自然段就是从苏州园林的三个细节方面描写。
            角落构图
三个细节    门窗图案美
            建筑色彩
通过学习前面的说明文,学生对说明的说明方法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三个自然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解释了。
 
(一) 立足语言,细读文本,玩味语趣
第一部分通过初读文,已经对文章的结构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学生们对叶圣陶苏州园林》语言的优美有了一定的感受,作者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就是——“完美的图画”,无不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优美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也其一大特色,这篇说明文中尤为出色,用词可谓精湛值得学生和老师们细细品味。
 
A.再读重点画意文段(第三到第六自然段),概括重要自然段所写景物特点,并由此深入体会作者的优美语言。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绝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这里的美术画指的是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忌平板和散乱,园林设计也一样,如果讲究对称就显得呆板,失去了自然
 
(2)假山池沼的配合成一幅“山水画”
   ①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②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四点: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二是水而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色种荷,“色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
第一句:着眼在画意,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画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不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B.玩味语言,体会语言准确性
1. 辨析“艺术”与“技术”。
①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答: 
② 学生再思考: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艺术具有独创性,而技术只是简单的模仿。所以苏州园林是艺才家的独创,而一般的园林却是工匠们的简单模仿,强调艺术性。
 
2. 几个表示量的词语,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体现语言的准确性。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②“水而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 体会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精髓的八个字“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隔”是“遮断、阻隔”的意思,“界”的意思是“相交的地方”。
那这两个词的区别在哪儿?
 (将书立放在讲台桌上)同学们看这是“隔”还是“界”?
 (用粉笔在桌上画了一条线,指线问)这是“隔”还是“界”?
能说出它们的区别了吗?
"隔”无法穿越,“界”能够穿越。
明白墙为什么要用“隔”,而廊子为什么要用“界”表示了吗?
因为墙是起隔断作用的,而廊子没有从根本上隔断。
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我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廊子大多是无所依傍的”,也就是说
廊子是可以穿越的。
好,明白了两个词的区别,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什么叫“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呢?
本来墙是起隔断作用的,但因为墙上有花窗,能够透过花窗看到墙那边的景致,就成了“隔而不隔”;本来廊子是起分隔景物的作用,但因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即“界而未界”,使本来隔开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景致更深了。
 
三)回顾全文,理清文脉,补充并总结
1.补充
细读文章的第二到第五个重点自然段提及了第七到第九这三个次要自然段,还有第一自然段没有读
整个课堂,叶圣陶先生自己当游览者,把自己的游览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们作为读者,未能亲临苏州园林也能跟随叶圣陶这位有趣的导游,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知道了这导游眼中的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完美的图画”,那除了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给作者带来的总印象是什么?第一自然段有提及到
作者的总印象: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这里的标本指的是典型的代表的意思,指具有我国各地园林各种特征等意义。也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板书:标本
苏州园林不仅一幅完美的图画,还有如此的重要地位,标本这个词形象的表明了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典范性,赞美苏州园林
 
2. 总结全文结构,揭示文章说明顺序
作者从苏州园林这一幅“完美的图画”到“四个布局”再到“三个细节”是以总分结构,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逻辑顺序
 
(三) 板书设计
 
(四)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把文中所有运用了说明方法的文段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江湾一路18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邮编:528000 电话:0757-82981321
版权所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南海盐步三中文学科教育实习网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育人平台
链接: 佛山复印机出租| 肇庆复印机租赁| 佛山贷款| 佛山复印机出租| 清远复印机出租| 蒙特| KT板厂家| 广州工业大风扇| 佛山复印机出租| 佛山筛网厂| 佛山户外显示屏| 佛山筛网| 佛山LED显示屏| 佛山开锁公司| 佛山开锁| 办公屏风厂家| 支持: 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