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衣》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必读课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作者通过描写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早已接触过这篇童话,理解这篇文章不是难事,难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所以我将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讨论与朗读中把握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三).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中人物虚伪、愚蠢的本质。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教学目标1、2
(二).难点:教学目标3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题和“常人体童话”,让同学谈谈对“常人体童话”的认识。解释“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常人体童话”——《皇帝的新衣》。
【设计意图】通过文体特征引入,是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初步了解。
(二).同学们默读课文,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1-4)骗子诱骗皇帝做新衣;
第二部分:(5-23)皇帝和大成看布料;
第三部分:(24-37)游行大典;)
(三).并说说这篇童话里主要有哪些骗子?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皇帝,骗子,大臣,老百姓;明明没看见布料,却都说看见了。)
(四).说说每一个骗子都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抽取描写皇帝、大臣、骗子、老百姓的文段进行朗读,老师对其朗读进行指导,如第一部分,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皇帝昏庸,爱美成癖,自作聪明,愚蠢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大臣阿谀奉承,虚伪;老百姓狡猾,人云亦云。)
(五).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不说自己看不见,最后还是由小孩子说出来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只要大臣说出来了官职就不保,百姓说出来就会被其他百姓嘲笑,只要说出来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小孩却天真无邪,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敢说真话。)
(六).播放音乐,邀请同学四位同学表演文章最后一部分游行大典,随后采访扮演者的感受。
(采访皇帝扮演者“你明明意识到自己没穿衣服,为什么还要继续游行呢”,采访大臣扮演者“你看见你们国家的皇帝没穿衣服游行有什么感受”,揭露皇帝的自大,体会群臣的尴尬又身不由己的心路历程。)
(七).同学们,你们相信真的有皇帝不穿衣服去游行吗?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呢?
(不相信,本篇课文是童话,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劳动人民受着本国封建势力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双重统治和压迫,生活极其贫困,而统治阶级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所以安徒生将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了本文,无情地嘲讽贵族阶级的行径。)
(八).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人物说些什么? (预设答案:要诚实、实事求是、单纯、真诚…..)
五.板书
皇帝
(昏庸、愚蠢、自作聪明)
骗子 大臣
(投机取巧) (虚伪、阿谀奉承)
群众
(人云亦云、狡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