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
13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梁嘉欣 2013114139
教学目标:
1. 基本了解说明文的含义以及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体会严谨的说明语言(重点)
2. 通过本课文将说明文的要点灵活运用(难点)
3.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和今昔变化等,从紧密的语言体会中国石拱桥的伟大。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说明文的接触较少,所以可能看到相应的说明方法时未能反应正确,而且难以运用到本文中去,因此在教学中会以互动为主,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说明方法,体会其科学而严谨的语言,感受说明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教学时教:1课时
教学手段:口述授课与课堂互动相结合,辅以手写板书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心得单元,那么新的单元是要我们了解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单元导读。本单元是通过名胜古迹和建筑园林来了解课文是如何来介绍事物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图,这几张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并积极回答问题)这几张图都是不同地方的桥,它们看上去很现代化而且都很美,那么中国古代的石拱桥又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通过预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整体感知:既然说本文的主角是桥,那么什么是桥?什么是石拱桥?首先桥在字典上解释为架在空中,上能行车走人,下能过水行船的路称为桥。而且桥在我们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所以大家对桥应该也并不陌生,就此来相伴,大家觉得石拱桥是怎样的桥?(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石拱桥就是主要以石头为建筑材料,主要承重结构的桥身为弧形的桥。刚才我们在单元导读里可以知道我们本单元是要学习说明文,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这些在待会的教学中都会具体教大家的。
3. 初读课文:《中国石拱桥》是出自谁的呢,对了,就是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位对桥梁如此熟悉的工程师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也足以体现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了解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读一下这些字词(齐读)
4.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基本了解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开始进入重点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分成时间、空间、逻辑顺序。通过ppt对着三个顺序的详细说明,知道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首先123自然段是写石拱桥,然后45678自然段分别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写了现代的改良后的新桥梁。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篇课文运用的应该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接下来我们来细读课文。
下面我把课文分成6个部分,首先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第3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古代状况。第4、5为第三部分,写了惊人的杰作赵州桥。第6、7、8为第四部分,写了闻名世界的卢沟桥。第9段为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个部分,写了我国桥梁的发展。然后再通过ppt每部分细讲。
讲到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时候通过分组讨论来用表格形式提问回答分别总结其特点。
然后提问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让同学通过关联词找出原文答案)和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发展”分为哪几方面?(这需要同学们自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最后就是通过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语言的精准性和严密性,也将说明方法和课文相结合来介绍,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起来。
收束全课:通过一首诗《桥》来进行拓展并收束全课
作业布置:以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为参照物,写一篇小说明文,要求运用到说明方法以及注意语言的严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