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教育学院大讲坛第二期——中山大学宋俊华教授主讲《从“至情版”到“青春版”——的建构、重构与解读》
为夯实文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培育学科的内涵式发展,由人文与教育学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人文与教育学院学工办协办的人文与教育学院大讲坛第二期于10月26日晚在河滨校区开讲。此次活动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宋俊华教授主讲《从“至情版”到“青春版”——《牡丹亭》的建构、重构与解读》。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莫运平、中文系主任谢敏玉与多名中文系教师,以及15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讲座由莫运平副院长主持。 宋俊华教授从当今戏曲表演就座率差但昆曲《牡丹亭》却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谈起,指出从汤显祖“至情版”到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经历了从建构到重构的历程。他认为,汤显祖以“至情”反理学,打破生死界限,以“意趣神色”为创作理念,以情为核心,歌颂人性解放的理想,使得“至情版”《牡丹亭》在当时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盛况空前,建构昆曲经典。而面对当今时代的文化焦虑,白先勇把昆曲作为一个切入点,选用年轻靓丽的演员,以青春的爱情故事表演给年轻的观众看。“青春版”《牡丹亭》在保持昆曲所特有的朴素典雅风格的基础上,以青春的理念赋予昆曲新的生命力,在时代的潮流中重构经典。宋教授声情并茂的演讲使在座师生认识到,经典是古老又是年轻的,古不能成旧,新不能离本,经典的传承必须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中不断再创新,赋予其新鲜的活力。在最后交流环节中,宋教授就师生提出的“粤剧的创新该如何去迎合时代的发展”等问题一一作出回答。莫运平副院长代表主办方对宋教授莅临我校讲学表达谢意,并鼓励在座学生多读经典,领悟其中的精华,继承和弘扬文学经典中的美学精神,培养自己文化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附:宋俊华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主编。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六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等;出版《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专著多部。
|